误区1:死命备考
“日夜不休,终日学习”“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句颇具中国特色的励志口号,被无数学校高挂在校内,也被不少中高考学子记得了心里,可怕的是还不折不扣地执行。学生症状突出表现为:一是熬夜过度,学习时间过分延长。每天早早起床,夜深才睡,还想尽办法少睡,甚至妄想不睡。二是整天不休息,挤出一切时间进行学习。只要眼睛睁着,就是学呀学,哪怕下课了,吃饭、走路都不忘记学习,生活除了学习,再无其他。结果:每天心心念念的就是学习,悲剧的是成绩没有一丝进步!原因在于,日夜不休,终日学习,妄图利用一切时间来学习的理想化追求,实际上违反了学习规律,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可谓欲速则不达!建议:管理时间,劳逸结合,提高效率学会劳逸结合,关键是加强时间管理,找到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的最佳结合点。其实,通过高考选拔的,并不是那些死命备考、搏命学习的人,那些拼命通过延长学习时间,累死累活的学生反而考不上理想大学,至于原因是什么,不说您也懂的!误区2:刷题大战
“只会做题,不会改错,不会反思”复习备考,不做题肯定不行,但是,只做题绝对不行。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学生陷入刷题大战的误区而不能自拔,互相攀比多做题,并以此论英雄,过分重视做题数量的同时,又过分轻视做题质量。学生症状突出表现为:一是只做题,不改错,有时间就做题,所以没有时间改正错题。二是只做题,不复习,有时间就做题,所以没时间复习基础知识,甚至是错题涉及的考点也无暇查漏补缺。三是只做题,不反思,不能变式变形,融会贯通。其结果,无论做过多少题,不会的依然不会,不对的依然不对。无异于“踩刹车当油门”,白忙乎了吧!因为,做题只是发现你会不会、对不对的检查过程,而改错才是由不会到会,不对到对的提高过程,因此,做题是前提,改题是关键,提高才是目的。建议:找到做题与改题的最佳结合点刷题不必大战,不必攀比,不必搞题海战术,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做题与改题的最佳结合点,能改多少,就做多少,但要注重改的质量,做到查漏补缺,系统复习,举一反三,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备考最高境界。误区3:长板短板
“一味扬长和一味补短都是盲目的”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与劣势学科,即长板和短板。很多人不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学生症状突出表现为:一是截长补短。机械地生搬硬套木桶理论,(木桶理论是指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称为短板效应。)把时间和精力都集中于补短,结果得不偿失。二是扬长避短。一味任性地把时间和精力都集中于扬长,结果长者很难再长,短者却越来越短。“踩刹车当油门”了吧!因为,高考录取是总分为王,因此不宜用“木桶理论”,而要用“线段理论”,即板块之和拼接而成的线段越长越好。建议:不要偏科,不要劫长济短,也不要扬长避短,而是要扬长补短。误区4:压力山大
“预设过高,过分敏感;重结果,轻对策”许多学生的高考目标定位过高,超出自己现有水平和能力范围,例如:实力是“”大学的学生,目标却是非“”名校不上;实力是二本的学生,目标却是非“”大学不可,凡此种种。这种“非此不可”的过高目标定位,有的来自学生本人,有的来自家长,有的来自老师,或两、三方的过高期望叠加,造成高考冲刺阶段因不断遭受挫败的打击而压力过大,过分焦虑,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学生症状突出表现为:就是纠结成绩,分数过敏甚至错题过敏,即对待考试,重后果联想,轻成因分析与对策。例如,一有题不会做,特别是在考场,就浮想联翩:这道题不会,就少了几分,XX大学就无望了。我可怎么办啊?我对不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七大姑八大姨会怎么看我……。这不,又是在“踩刹车当油门”了!后果可想而知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