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在不断地完善,为的是学生能接受最优质的教育,无论是学习的增长还是学历的提高都能为日后就业博取更多的机会。
我们常说教育是国之根本,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之材,教育部也推崇“因材施教”,有些学生生来就不是学习的料子,对于书本知识不感兴趣,不如义务教育之后就将其送到职高,学习一项技能,为日后就业打下基础,如今就业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手握一技之长更加有优势。
中考普职比改变,复读不是最佳选择
都说高考是人生的一个“跳板”,学生利用好就能实现人生逆袭,但是多数人认为中考更加重要,特别是普职比调整后,如果学生成绩不达标,只能被分流掉,上大学的难度更大了,因此初中阶段的学生备受重视。
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学生需要经过无数次考试。其中中考和高考最为重要,一个决定能否顺利进入高中,一个决定能否进入大学校园。
中考普职比更改后,学生进入普高的难度更大了。家长不认同职高,认为学生进入这一类学校后就会学坏,还不如直接下社会工作,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普职比从6:4降为5:5,也就是说将有一半的学生被淘汰。家长和学生顶着巨大的压力,拼命地学习,甚至还没有等到考试就做好了复读的打算,只要能上普高,付出再多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复读确实能解决一部分学生的难题,中等生成绩忽高忽下,如果是因为紧张或者客观因素考试发挥失常,在给自己一年时间准备,一定会考上一所不错的高中。
但是不少地区发布了禁止复读的政策,公立学校不再招收复读生,私立学校学费贵,学习质量得不到保证,家长为此焦虑不已。
如今又有传闻,中考难度再次提升关乎到年的高考生,分以下的学生仿佛迎来了“寒冬”。
年中考将发生调整,分以下上普高的希望不大?
教育的不断完善是切身实地的为学生着想,部分地区中考增加了“美育”,让学生陷入困境,有传闻年中考还将要提升美育所占的分数占比。
想法是好的,想要从根本上实行素质教育,但是学生平日里要忙着学习文化课,根本没有多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加上疫情三年,多半时间都在家上网课,出门的机会就少,更谈不上体育锻炼了。
想要顺利通过中考分数线,就不能让美育成绩拖后腿。当下各个地区的中考都是以自主命题为主,但是大差不大,需要学生考出分才能进去普高。按照往年录取分数线,学生的中考分数低于这个数,上普高的希望不大。
当然了,每年的录取分数是不同的,满分为分,根据试题难度进行分数值设定。学生不必过于担忧,摆正心态,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无论是针对中考还是高考,优异的学习成绩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初中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学生和家长都不容忽视
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单一化,因此掌握起来不费劲。升到初中知识点增加,难度加深,不少学生无法调整心态,出现了厌学的心理。
小学到初中阶段的心理落差,也是许多学生明明在小学成绩很好,进入初中后成绩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摆正心态,一次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并不能代表全部,而是要在错题中发现自己的问题,积极改正,争取在下次考试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其次,在日常学习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按照各个阶段的目标努力完成。在实现目标阶段,遇到难题,一定要向老师请教,不要将不懂得问题越积越多,最后追赶不上。
家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担任重要角色。不光要监督学生学习,还要担任心理调解师。初中生自律性不强,而且处在叛逆期,少了家长的看管,很容易走上歪路,影响未来发展。
最后我想说,与其担心中考的难度是否增加,不如将这部分时间用在学习上,万变不离其宗,拥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就不会被中考分流掉。
互通话题:你认为对于年中考生来说,最大的难点是什么?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