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教育部门开始严抓“普职比”,将普通高中以及职高的学生调整为大体相当的比例之后,家长们的焦虑就与日俱增,有的家长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分流到技校,而无缘高中。
特别是双减政策实施以后,教育部严格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在假期期间不得从事义务教育阶段文化课补课,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就更大了,这意味着学生想“开小灶”就难了,从某种程度来说,现如今中考的升学率比高考还要残酷,从下图我们基本就可以看出来。
教育部发布通知,中考迎来进一步调整,家长:教育早就该这样了!
如今中考的竞争激烈性愈演愈烈,考上重点高中也越来越难,特别是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学霸如云,教育水平落后地区的孩子就更难了!
正因如此,很多人认为现在除了需要不断缩小各地教育水平的差距之外,还应该释放更多向农村地区倾斜的政策,让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毕竟大家并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当然,为了不埋没人才,各地最近几年纷纷出台很多好政策并进行了中考改革,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教育部发布的通知,中考将迎来进一步调整,也就是今年开始落实%分配到校。
对于分配到校,可能有些人对这项政策还比较陌生,简单来说,这项政策主要是指学生在中考录取的时候,根据学校的规模以及人数,当地重点高中的招生名额会相应分配到区域内的所有初中。
一旦年实现%分配到校,这意味着更多普通中学里的初中生可以“直升高中”,家长再也不用担心学生被分配到技校了,家长们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激动不已,有家长甚至直呼教育早就该这样了!
如果A重点高中对B普通初中的分配到校的名额是7人,那么即便B普通初中的前7名学生的中考分数没达到A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但由于获得了分配到校名额,这7人依然可以顺利进入A重点高中。
这样做无疑会使得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合理,不仅能解决很多学生的择校问题,家长不用再花重金去买学区房了,也能有效治理择校乱收费的现象,所以家长们都非常支持指标到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分配到校的名额,获得名额也是有要求的,首先需要是本地区公立学校的学生,也就是说私立学校的学生成绩再好也没用。
除此之外,学生的学籍和户籍需要一致,体育需达标,并且需要通过相应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考试,并且各科成绩都要很优秀,一般来说,获得分配到校名额的学生需要在年级前二十名之内。
指标到校全覆盖有何利弊?
在今年实现%指标分配到校之后,各省份高中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得到合理的分配,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了不少,也减轻初中家长的焦虑,对于许多家长来说更像是一剂有力的“强心剂”。
特别是对于普通初中的优秀学生而言,“指标到校”这项政策其实就是重点高中向他们抛出的橄榄枝,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身因为家庭条件、成长环境等外在条件造成的分数差距。
因为即使在中考总分上和重点初中的学生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由于他们获得了名额,最终也能进入重点高中,而当普通初中以及重点初中里的学生都拥有一样的机会时,竞争的重点也就自然从外在环境变成了学生个人的努力。
不过对于重点初中的部分中等生而言,“指标到校”这项政策可能也并不完美,因为重点高中名额向普通初中倾斜,这势必会分流部分重点初中的资源,他们也许单纯凭借分数能够获得进入重点高中,但是名额分流可能使他们无缘,最终只能另谋出路。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又违背了素质教育以及减负的初衷,因为重点高中名额向普通初中倾斜,这也意味着分流了部分重点初中的资源,这样一来,重点初中校内竞争则会更加激烈,甚至可能形成严重的内卷化。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无论是提倡素质教育还是指标到校%分配,这些政策上的调整,其目的都是为了减少外部条件以及原生家庭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只有找到更加符合教育公平理念的选拔方式,才能将进入重点高中乃至重点大学的“赛道”真正归还给学生。
写在最后
初中阶段就是人生的分流阶段,今后的人生是怎样走?实际上从初中就开始了。因为初中努力学习的同学就能够考上重点,这样一来,今后考上重点大学的概率自然就会大很多,反之,初中不努力学习的同学很可能连高中都考不上,那么很可能只能去读技校。
实际上,所有的政策调整都是宏观整体上的变动,在任何时候,学生需要做的就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平时端正学习态度,不断努力学习,只要这样持之以恒,相信必定能拼搏出美好的未来,即使结果没达到预期,至少也是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