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双减政策”在减负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中小学生们争取到了更多的休息时间,让身体得到了放松。
但是在如今中考“分流率”已经达到5:5的情况下,学生们和家长们的升学心理压力还是依旧存在。甚至会有一些中小学的家长和学生,他们因为补课活动被限制,相较于以往反而更焦虑了。
在这种现状中,有很多的学者和专家都提出了各自的意见,他们一致认为“中考”才是导致一切压力的缘由,所以“取消中考”才是最好的。
像是携程集团的创始人,如今在北大当经济学教授的梁建章就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论,显出了他对当下教育发展的看法。
梁建章:“取消中考,加速中学教育”,16岁直接上大学
梁建章和很多专家一样,也是支持取消中考的。但是他在取消中考外,也认为高考不该成为第二次大型分流,高考应该被“模糊化”。认为学生们在经过简单的人才分流后,应该在大学学习里“见真章”。
他将大学作为真正的层次“分流”,用能力考试、学历提升等考核对学生进行评估。在他的意见计划里,大学会成为一种较为普及的学历,可以有效地提升基础教育的水平和效率。
而对于该项计划的实施,他也和很多人的想法不一样,不使用普通的教育学制。在他的计划里,中考被取消后,初中和高中应该直接合并,而且学制也应该改为4年。
梁建章认为,在原本的6年制中学中,初三和高三都是复习阶段。如果利用如今的先进教育器材和更高效的教育模式进行“加速教学”,是完全可以省下两年的时间的。
这样就可以达成15、16岁就考大学的计划,如果读的不是医学等学制更长的专业,大部分的学生在梁建章的计划中,差不多20岁就可以大学毕业,比正常的学制早了两年。
在他的设想中,虽然只是早了两年,但是这个时间段人的精力最好,早些工作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更早地进行经验和财富的积累。可以为以后的升职、转行、生育等都留出更大的灵活空间。
可以说,梁建章的建议看起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在他的计划中,学生的分流时间被推迟了不少,大学时才算是真正的分流。
这也是因为他认为中考时学生们才15、16岁,对人生还没有准确的认知,如果此时就分层是过早的、不合理的。
而且此时的分层也没有太大意义,如今的社会是需要高质量技术人才的,初中毕业生就算上完中专也难以符合社会对技术工种的要求。
那么相较于原本的9年义务教育和中考分流,梁建章的意见有实施成功的可能性吗?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其实是否定的。
“取消中考,学制变化”,具体实施难度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教学方面
对学生个人来说,梁建章缩短的初三和高三会增加学习的难度。对于本身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6年的课程还是很难在4年里消化完毕的。可能会导致升学的失败,也会影响学习基础的建设。
而且对于老师们来说,学制和教材还有课时安排等都是联动的,如果学制变化,那么一切都得重新安排,是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的。
并且学制的变化也会影响老师本身的各科在职数量,像是这样大量的人员变动是会使得教育发展“动荡”的,很不现实。
教育经济方面
如果是要实行梁建章的建议,那么在取消中考的情况下,大量的学生会涌入高中,而高考的淡化,也会让大量学生涌入大学。
原有的教育资源是无法支撑这一切变化的,而且教育资金本身就不是很富余。如果盲目地进行变化,不但原本教育发展就落后的乡村会进一步陷入教育发展问题,就连城市很可能也没法达成建设目标。
而且即使不考虑其他的实际因素,教育部门也是对这些专家们的各项意见作出了回复。
表示当下阶段还不具备改变学制的可能性,9年义务教育和中考依旧是最符合当下实际情况的学制计划。所以说,梁建章的建议虽然不错,但是还是很难实现的。
笔者寄语:化解家长担忧,促进教育健康发展
其实大家如此担忧中考、高考,希望各种改变学制,减少分流时间,问题的本质还是担心孩子的前途。是因为职校和专科的建设还没达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大家都不想孩子去。
所以在未来的时间里,只要大力地建设技校和专科发展水平,就可以让职校生和专科生都不再受到就业的歧视。
:你觉得什么样的学制更合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