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上海中考的录取模式发生了改变。虽然依然分为自招、名额分配和裸考这三种模式,但比例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重点高中的自招比例被压缩到了10%-15%,而名额分配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到了60%-65%,重点高中的裸考比例同样下降至20%-30%之间。
更直白的说法是,重点高中自招和裸考的录取比例加起来在35%-40%之间,其余的录取名额全部分配给名额分配。
自招录取模式指的是重点高中自主招生,也就是重点高中自己组织考试,选拔优质生源。这种录取模式是全市的学生一起PK,优中选优。
裸考录取模式则是中考成绩按区排名,从高到低依次录取。这种录取模式属于本区PK模式,是本区的学生之间的竞争。
这两种录取模式都不存在什么问题。基本上就是学生凭能力PK,虽然竞争的范围略有不同,但总体上,被录取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别并不大,差不多是同一个水准。
然而,另一种录取方式名额分配就存在相当的问题了。所谓的名额分配是指重点高中直接把录取名额分配到初中的学校,实现全覆盖。
也就是说,不管什么初中,不管这个初中的生源和教学水平如何,只要是初中,就一定能够按学生比例拿到重点高中的录取名额。
至于学校中最终谁会被名额分配的方式录取,则看学生的本校排名。也即是名额分配属于本校PK,和这个学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比如,某校是名校,中考成绩均分分(以满分计算),名额分配给该校10个重点高中录取名额,填报名额分配的学生按照成绩依次录取,最低的录取分数可能是分。
同样,另一个初中是菜中,教学水平相当拉跨。该校的中考均分可能只有分。名额分配同样给了该校10个重高录取名额,被录取分数最低的学生可能还不到分。
这意味着给出录取名额的这所重点高中,最终录取学生之间的成绩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同学校通过名额分配录取的学生可能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这就给家长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初中读名校比较容易考入重点高中,还是读菜中更容易被重点高中录取。
在过去名额分配比例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选择是非常清晰的。而现在名额分配比例高达65%的情况下,家长们开始头痛了,这个选择确实困难。
名校生源好,学习氛围浓郁,教学质量也高,但名校学霸云集,名额分配录取模式下,本校PK成为了学霸之间的PK,竞争极为激烈。
名校即使落榜的学生,去菜中也完全可以吊打一片,就算拿不到全校第一,获得名额分配的录取指标犹如探囊取物。
但同样,好的生源进入菜中,学习环境差,教学水平也不尽如人意,那些进入菜中的优质生源,虽然可以通过名额分配轻松拿到重点高中的入场券,在高中学习还有优势吗?显然,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写在最后:
有关部门在中考录取方式中做出这样改变的目的非常清楚,就是为了平衡生源,使得教育资源更趋于公平化。
确实,在这种情况下,必然有部分学生受名额分配的诱惑,不再追求名校,转而去对口的普通初中就读,从而打破名校垄断优质生源的现象。
然而,虽然生源的问题部分解决,但普通初中甚至是一些菜中的教学水平却并没有显著的提高,他们的成绩提升是这些优质生源给他们带来的。
本质上,这种教育资源的均衡是一种伐峰填谷,是把名校的教学水平强行压低而形成的,而不是普校通过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迎头赶上的。
无论如何,中考录取模式的变化必然会造成部分家长和学生观念的转变,从而带来生源的流动,这对普校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
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来考虑,如果学生不够自律,家庭也不能提供足够的助力,去普校4年,学生还能保持优秀吗?时间会给出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