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过来人都知道,越是敞开了让你随便带资料书的考试,越不容易考出高分。那作为开卷考试的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到底该不该开卷?如何开卷呢?
首先我们得弄懂出题人的套路。接下来我们以历史为例。
从年河南省的中考历史试题基本成型,以后的近二十年没有怎么发生过变化,到年历史开卷考试,试题内容出现了一次大的调整,但是题型也没有出现太大变化。问题是随着开卷考试一步步走到今天,之前试卷上用过的材料二十年间穷尽了出题人的资料库存。而且又不能随便旧题新出,那样会导致学生和老师复习的混乱,有开倒车之嫌。
于是自年左右开始,出题人把目光对准了高中教材,把高中教材内的材料甚至观点直接拿来考试。加上出题人涉及的高中教材涉及多地多个版本,导致普遍考生和教师反映自18年以来,历史越来越不好考了。
其次,随着“双减”政策的执行,一方面考试难度在降低,但另一方面又要选出人才,那么出题人的可选择范围就非常窄了——他只能奔着灵活这条路上一去不复返了,而且为了让试卷体现出选拔难度,这几年中考历史试卷的出题字数在变化中稳定在字左右(年全卷字左右;年字左右;年字左右),学生在50分钟的时间内读完,分析出思想,做出正确的答案。难度可见肉眼可见,所以现在中考历史,考高分很难。
现在的中考命题人在“活”字上下功夫越来越出神入化,它自己人都搞不明白它自己的出题章程。自年以来,河南省之前的权威复习资料(以前叫《说明与检测》)上面的题目都没有压中最基本的中考历史题型。现在只能拿来当作纯正的复习资料。尤其是去年题目变化之灵活,让人难以想象。
但是,如果深究下去,我们会发现,开卷考试还是有一定规律可以用到的。
1、选定一本合适的中考速查。记住了,是一本。而且这本速查最近两个周要定下来,从眼下上课开始用,到考场上用。等到后期,不管别人再推荐什么速查,说他多好多好,都要坚定一颗始终爱他心。不能轻易更换。要保证到考试前,学生对这本书掌握的非常熟练——随便说个书上有的知识点,你最多翻两下,就得找到知识点。
2、单选题就不要轻易动书了。一般而言,单选做题百分之八十都要依据材料选答案。需要学生耐心的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分析能力。除此之外,中考历史试卷的考题内容从中国古代史到近代史到现代史,然后是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顺序是一成不变的,也可以拿来做一些特别题目,用来排除选项中不靠谱的答案。
需要动书的时候,一般而言是题目明确给出了时间,或者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看出了隐藏时间,选项中涉及的选项时间把握不准的情况,翻书。或者是通过材料明确了考察内容,但是对应名词想不起来了,可以动一下书。
3、大题一般而言,答案都在材料中,尤其是每道题目的第一问,更是这样。只有在后面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或者谈谈学生想法的时候,才可以翻书。
对于待考的九年级学生而言,这几年的中考开卷考查试题,内容多变,学生要通过做大量的试题,来习惯这样的出题套路,并在做题中不断完善自己查书技巧,做题思路,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对于其他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量阅读,积累智慧,锻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