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晴空云鹤武汉学区系列第71篇,文章有多字,可能有点长,本来想改成两三篇文章分开来发的,但考虑到内容的完整性,还是建议您一次性耐心看完,相信会收获颇多。
近期有消息说,年武汉市初升高的分配生政策会有新的变化,将可能改为指标到校的方式。具体政策如何?暂时还不得而知,最终以教育局官宣为准。
指标到校,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其实在很多城市早已开始推行了。
年,教育部明确要求,“要将优质普通高中学校50%以上的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进一步压减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和民办普通高中跨区域招生计划”。
实际上,各省市都已先后发文要求,优质高中(通常是省一级的示范高中),要将当年招生录取计划人数中不低于50%的名额,分配到符合条件要求的一般初中学校,尤其是薄弱初中(民间俗称“菜中”)倾斜。
为此,晴空云鹤花费了一些时间,选取了全国25个代表性大中城市,主要就是国内知名的一二线城市和个别三线城市中的教育改革试点城市、区域性教育强市,各城市在地域分布上,基本上覆盖了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等各大区。
晴空云鹤逐一查阅过这25个城市教育局发布的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和录取办法等公开资料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
一、25个大中城市的中考招生录取主要方式和比例一览
1、昆明:指标到校,年原计划%,最终比例暂不详;
2、襄阳:指标到校,襄阳四中、五中,招生数的90%;;
3、合肥:指标到校,省示范高中85%;、
4、金华:指标到校,年75%,年增至85%;
5、沈阳:指标到校,年70%,年增至80%;
6、重庆:指标到校,70%;
7、苏州:指标到校,四星级高中70%;
8、上海:名额分配到区+名额分配到校,60%-65%;
9、宁波:指标到校,优质高中60%;
10、长沙:指标到校,60%;
11、银川:指标到校,60%;
12、南京:指标到校,四星级高中50%,优质高中70%;
13、北京:校额到校,50%;
14、天津:指标到校,50%;
15、广州:指标到校,50%;
16、深圳:指标到校,50%;
17、海口:指标到校,50%;
18、成都:指标到校,50%;
19、杭州:年分配生,占比60%;年改为名额分配到校,未来逐步增至70%;
20、南昌:均衡生,70%;
21、郑州:分配生,60%;
22、厦门:定向生,55%-60%;
23、福州:定向生,55%;
24、西安:定向生,50%;
25、武汉:分配生,50%;
二、上高中的三种方式中,名额指标分配招生将会成为绝对的主流方式
中考,可以说是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的第一个分水岭。因为高考还可以复读,但是中考却不能,只有一次机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考不上高中,就要上职高(中专)。尽管职高也有3+2升学、高考班等模式(只能说,也有大学可以上,却很难上名牌大学),但家长们往往接受度相对要低一些,毕竟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对学历普遍都很看重,这个问题短期难以根本改变。
顺便说一下,很多家长都有一个旧认知,认为高中和职高录取比例是“5:5”,认为只有50%的概率上高中,其实这些都是老黄历了。
晴空云鹤此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武汉学区系列69:武汉近10年普高率及北上广深杭州南京成都对比》,其中就提到了年,武汉市的公办普高率56.6%、公办加民办合计的普高率62.9%,低于北京、深圳、上海、成都,但高于南京、杭州、广州。
纵观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的高中招生(初升高)录取办法,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统一招生(参加中考凭分数录取,俗称“裸考”)、名额指标分配招生(各地叫法不同且做法也有所差异,比如“指标到校”、“名额分配到区”、“校额到校”、“分配生”、“定向生”等)、自主招生(主要针对特长生择优录取)。
从最近两三年各城市中考改革的动向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三大趋势:
1、优质高中的自主招生比例正在进一步压缩,通常比例5%-10%之间、个别名校在20%以上。
2、名额指标分配招生的比例不断在增加,少则50%以上,多则80%以上,而且名额指标分配主要在本区之内,跨区招生会进一步减少。
3、与之对比的是,统一招生的比例也有所减少,意味着今后靠中考裸考这种方式上高中的比例将进一步减少,占比可能从现在的40%左右,进一步下降到20%-30%。
三、当前中考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中考改革的方向也很明显,总体指导方针就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均衡化,改变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公退民进”的原有教育格局,改变一味追捧热门名校、过度追求分数等失衡现象。
对于前者,通过“公(办)民(办)同招”、公参民学校全部转公办学校等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当然,还有一些有待继续深化和改进的地方。
对于后者,主要是通过调整优质高中的招生录取方式,将省示范、市重点等优质高中的招生计划,拿出50%-90%的名额指标直接分配到区、到校,将原来“名初”全面碾压“弱初”的“校际竞争”,变成校内竞争,这种方式将会大大降低家长们对少数热门初中的热捧,同时也会大大降低学区房的热度。
这种做法,跟高考的招生录取方式其实很类似。高考都是“省内淘汰赛”、而不是“省际竞争”。每个考生只跟省内其他考生竞争,根据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只有胜出者才能考上某某大学。在“地狱级竞争模式”的河南省,即使一个考生的成绩如果在天津能上一所大学,但是在河南省他就只能上一所普通一本甚至二本高校。
四、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