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欧姆定律极值范围题型突破

我们要知道,电学模块在中考物理试卷中所占分值非常高,仅次于力学,大约三十分以上接近四十分,因此,凡是电学学不好的初三学生,基本上就与自己理想的高中说拜拜了。因此,学好电学不只是事关平时的成绩,更事关自己的前途。

本章的资料在   )

A.滑片向右滑动,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B.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允许调节的范围是24~50Ω

C.电流表的示数允许变化范围是0.1~0.25A

D.电路的最大电功率是2.5W

2.如图所示,在某次实验中,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量程0~0.6A,电压表量程0~3V,滑动变阻器规格“15Ω1A”,小灯泡规格“3V1.5W”,若不考虑小灯泡阻值随温度的变化,闭合开关,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片向右滑动,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均变小

B.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25~0.6A

C.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节范围是1.5~12Ω

D.电路的最大电功率是2.25W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V,定值电阻R1=10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20Ω。当开关S闭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b端向a端移动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a端时,R1消耗的功率最大

C.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b端时,R1两端的电压是4V

D.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b端向a端移动过程中,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的变化范围为1.2W~3.6W

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7V,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流表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Ω1A”,灯泡标有“6V3W”字样,闭合开关,若两电表示数均不超过量程,灯泡两端的电压不超过额定电压,不考虑灯丝电阻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为2~3V

B.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为0.2~0.5A

C.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为2~9Ω

D.电路最大功率为3W

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18V,电压表量程是“0~15V”,电流表量程是“0~0.6A”,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是“Ω1A”,灯泡标有“6V3W”字样。闭合开关S,若保证电路所有元件均安全的情况下(不考虑灯丝电阻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是3V~15V

B.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0.16A~1.5A

C.电路中的最大功率是10.8W

D.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是24Ω~60Ω

6.现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保持3V不变,分别将5Ω、10Ω、15Ω、20Ω、25Ω的定值电阻R连入电路,按实验要求测得通过各定值电阻的电流,描绘出图乙所示的图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电压表示数保持2V不变

B.当R的阻值是10Ω时,通过R的电流为0.2A

C.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25Ω

D.将R从5Ω换成10Ω后,应将滑片P向右移

7.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已知电源电压U=12V,灯泡L标有“6V、3W”字样(不计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滑动变阻器R0标有“60Ω1A”字样,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15V。在实验中,为了确保测量准确,要求电表所测值不小于其量程的。要使测量准确并确保电路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路总功率的变化范围为2W﹣7.2W

B.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为5V﹣9.6V

C.L正常工作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10Ω

D.灯泡L消耗的最小功率为0.48W

8.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V,电流表量程0~0.6A,电压表量程0~3V,滑动变阻器规格“16Ω1A”,小灯泡规格“2V1W”,若不考虑小灯泡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小灯泡两端电压不允许超过额定值,闭合开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片向右滑动,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的示数允许变化范围是0.3~0.6A

C.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允许调节的范围是8~16Ω

D.电路的最大电功率是3.6W

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5V,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流表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1A”,小灯泡L标有“2.5V0.W”的字样(灯丝电阻不变);若保证所有原件都能安全使用,则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为2.5V~3V

②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变化范围为0.4W~0.W

③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为10Ω~20Ω

④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变化范围为0.83W~1.25W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4.5V,电阻R1为10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20Ω,两个电压表的量程均为0~3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V2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3V

B.电阻R1的电功率的变化范围为0.W﹣0.9W

C.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的取值范围为5~15Ω

D.电流表A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15~0.3A

1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定值电阻R1的电阻为10Ω,滑动变阻器R2的规格为“20Ω0.5A”。闭合开关,为了保证电路安全,在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2A~0.6A

B.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变化范围是0~10Ω

C.R1的电功率变化范围是0.4W~2.5W

D.电路总功率的变化范围是1.8W~3W

12.如图,电源电压恒为6V,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滑动变阻器R标有“20Ω2A”,灯泡L上标有“3V0.9W”(灯丝电阻不变),为了保证电路中各元件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范围为0﹣20Ω

B.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0.2A﹣0.6A

C.电路消耗总功率的变化范围为0.9W﹣1.8W

D.灯泡消耗功率的变化范围为0.4W﹣0.9W

13.如图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为4.5V且保持不变。电阻R1=10Ω,滑动变阻器R2的铭牌上标有“20Ω1A”的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两块电压表的量程均为0~3V。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V2的示数范围为0~3V

B.电流表A的示数范围为0~0.3A

C.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取值范围为5Ω~15Ω

D.电阻R1的电功率取值范围为0.W~0.9W

14.如图的电路图,电源电压恒为30V,定值电阻R2=40Ω,R3=30Ω,滑动变阻器R1的规格为“80Ω1A”,电流表A1的量程为0~3A,电流表A2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闭合开关S,R1和R3串联,将滑片P从a端滑至中点,电路中电流变大

B.只闭合开关S、S3,调节滑片P的位置并保证电路安全,则R1两端电压的范围是12V~15V

C.只闭合开关S、S1、S2,调节滑片P的位置并保证电路安全,则R1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30Ω~80Ω

D.只闭合开关S、S1、S2,调节滑片P在R1的a端,此时电流表A1的示数为1.A

1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4.5V且保持不变。电阻R1=3Ω,变阻器R2的最大值为10Ω,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为保证电表安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   )

A.0Ω~10ΩB.4.5Ω~6ΩC.3Ω~10ΩD.4.5Ω~10Ω

1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6V,电压表量程0~3V,电流表量程0~0.6A,滑动变阻器规格是“10Ω1A”,灯泡标有“2.5V1.25W”。若闭合开关,两电表示数均不超过所选的量程,灯泡两端电压不允许超过额定电压,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路最大功率是2.25W

B.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0.4A~0.6A

C.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2V~2.5V

D.滑动变阻器允许调节的阻值范围是5Ω~10Ω

17.如图1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从最大变化到最小,两个电阻的“U﹣I”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4V

B.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20Ω

C.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10Ω

D.变阻器滑片在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3A

二.填空题

18.有甲乙两定值电阻,甲标有“6Ω1A”,乙标有“15Ω0.6A。若把它们并联接在电路中,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A,电路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为V。

19.如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滑片由b端向a端移动过程中,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关系如图(b)所示,则电源电压U=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Ω。

20.如图所示电路,R2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片P在某两点之间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为0.2~0.8A,电压表示数变化范为0~3V,则该过程中滑动变阻器R1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Ω,电源电压为V,电阻R2的阻值为Ω。

21.如图甲,电源电压不变,闭合S后,滑片P从最右端移动到最左端的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Ω,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滑到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