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的中招开卷考试,真的需要按一按暂停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作者:方志刚

河南省中招考试政治学科(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历史学科为开卷考试。当年河南省的政治学科开卷考试开了全国各省的先河,与之带来的还有试题的改革和学科分值的改革。其中“辨析题”被省教育厅分管这门学科改革的领导成为“最具河南特色的一道试题”。

如果本人没有记错的话,河南省中招政治学科开卷考试是年或者是年。时过二十有年,不知掌管此门学科开卷考试的领导,有没有坐下来研究研究这些年开卷考试的利和弊、成功与失败。开展一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

二十年来的开卷考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破坏了良好的思想教育生态

有没有人说这是危言耸听,肯定有。严重的后果是什么?我的答案是资料泛滥,思想教育利益化。如果取消开卷考试,堵住资料泛滥的源头,破除思想教育利益链条,我估计有人躺在床上大哭。

记得刚刚开卷考试的那阵子,能够作为资料带进考场的只有教材和《说明检测》。而现在呢?全面开放,任何资料都可以带进考场,各种资料五花八门,良莠不齐,而背后折射的是利益之争。

在开卷考试使用的资料已经形成一条利益链条,在这个利益链条上教育这一块有领导、教研单位、命题人、校领导、科任教师,市场运作那一块有出版商、撰稿人、经销商和业务员。一本资料价格定价在80元左右,去掉优惠到了学生手中一本资料需要50至60元之间。关键是在中考的考场上,有一大部分资料是屁用不中,这与诈骗有何异同。

“天下熙熙都为利来,天下攘攘都为利往”。本来是一个塑造灵魂和精神的人格教育,却演变成了利益博弈的屠宰场。

二十年来的开卷考试越来越不公平

人们常说“没有比教育考试更公平的事了。”然而这种开卷考试严重不公。它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是公私学校之间的不公。公办学校由于办学体制是公有制,政策不允许其用大量的资金去找信息。而私立学校则不同,它完全可以用金钱打探有关考试内容的信息(这就是民间所说的“有钱能使鬼推磨”),在与公办学校的竞争中占得优势,而它所付出的费用又加倍的在新一届招生中回收(也就是说“羊毛出在羊身上”)。

二是城乡学校之间的不公。城市公办学校与城市私立学校在花钱买信息的竞争中虽然又劣势,但他们与农村学校相比,不论是硬件建设、师资力量及信息资料方面。还是比农村学校有很大的优势。

三是学生之间的不公。家庭富裕的学生面对大量的开卷考试资料费用,家长拿得起。而普通学生的家长面对昂贵的资料费是不堪负重,望而止步,有的会告状,控诉学校和老师乱推销资料,直接农民负担。

四是资料和资料之间造成的不公。可以说开卷考试的各种资料是鱼目混珠,真正能够透出考试内容消息的资料不是没有,而是难求。它的获得一是靠金钱,二是靠人脉。一般人所掌握的资料不仅没有质量,连合格都谈不上。举例说《河南中考》,现在改名叫《优学课堂》。内容陈旧,没有新颖。结构就是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考点”(与教材、说明检测重复);第二部分是“专题”,列举的材料宽泛,要点陈旧,根本没有体现与时俱进,所有的练习题都是全国各省中考后考题的杂编,甚至还有年的中招考题(其他学科也许适用,但对于政治学科来说已经是历史);第三部分是今年新增加的一个,叫“知识串烧”,还算有点实用的价值。

资料的选择权不在一线教师和就读的学生手里,他们是被动者,主动权在头头。

事实证明,河南省中考开卷考试需要改革

固始县是一个有万人口的大县,每年参加中招考试的考生在人左右。年的中招思想品德学科的成绩56分以上(即高分人数)仅有三十余人。在教研室中考政治学科研讨会上,有位老师发言说“总结本学年成绩,我总结是三个无能,一个太有才。”“三个无能”是全县的毕业班思想品德课科任教师无能,参考的名考生无能,在固始推销资料的名师和专家无能。“一个太有才”就是命题人太有才了。

一个品学兼优,中考成绩近分,考入省重点高中,其思想品德课不及格。生之过,师之过,还是对学科开卷考试的大讥讽。

有一年中考,几名私立学校学生临时接到了学校传来的密卷,巧合的是上面真有两道原题。回想起当年咱校发元买来的密卷,竟然跟考试的试卷没有交集。汗颜!

总之,河南的政治、历史的开卷考试,真的要重新调整改革,再出发。(以上仅是一家之言,个人观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