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中考分数线下来了,本地论坛炸锅了。讨论的气氛比上海40度的温度还要热烈。
之所以讨论这么激烈,是因为今年的超级高中——“四大八校”招生方式采取了4种模式:自主招生、名额到校、名额到区以及统一招生。
四年前那次教改,终于体现在了中考上。早知道第二只鞋子会落地,但是当这只鞋子真的落地的时候,还是把大家吓了一跳。
简单解释一下上海的中考制度。
分值方面,上海中考,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考场上见真章的裸分。裸分共分,其中语数外各分,道法60分,历史60分,体育30分,综合测试(物理70+化学50+理综15+物理实验10+化学实验5)。今年因为遇到疫情,需要提前考的都没考,所有体育、英语听力、物理化学实验统统算满分。
还有一个部分叫综合考察分,分值50分。基本上这个分都是拿满的,学校不会故意卡学生。
录取方式方面,自招怎么搞的,俺们不知道,说说名额到校和名额到区是怎么回事吧。
名额到区就是各个区有统一的名校招生名额。本区内中考排名靠前的,符合标准直接就被录取了。像爹不疼,娘不爱的民办初中考生,就只有一条路好走,那就是去抢到区名额。
名额到校就是给到学校的市重点名额,只要是公办学校,无论菜中还是牛校,见者有份,确保没有一所学校,会被剃光头。名额到校基本也没有什么黑幕,大多数学校都是除掉参与自招的和名额到区的,剩下的学生凭分数在校内进行排名。
这就造成了各个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差异很大。好的初中,校内竞争极其激烈,就算剔除最好的那些能拿到名额到区的顶尖学霸,剩下的孩子也要人头打成狗脑袋,名额到校的分数照样很高。
反之,菜中的同学就有福了,校内竞争不激烈,考试如同请客吃饭,互相谦让,分数线也就不高了。
而且今年上海中考还有一个福利:控分线很低。
这是今年的分数线:
自主招生和名额到校都必须满足最低分数线,这条线和deadline性质一样的,目的是保证送到四校八大的娃水平不要太拉跨。
今年在考分普遍高的情况下,这个控分线真的叫低得令人发指。换算成百分比,大概就是95分的学生都不一定能考进四校,但只要被自招或者分配了名额,那么80分的也行。
鉴于这种种条件,今年就出现了一场考试,同分不同命的诡异状况。
以杨浦区为例:
这是名额分配到区的分数线:
这个分数线,是全区除掉自招的学霸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包括了民办和公办所有初中。注意,里面要扣掉50分综合考察分,剩下的就是裸分了。
只需要看录取最低分的总分就可以了。末尾录取考生成绩没有什么意义,它是指假设有3个考生都踩在最低录取分数线上,而剩下的录取名额只有2个,那么谁达到了单科成绩要求,就先录取谁。
四校里面,像复旦附中的录取最低分是.5分,相当于裸分.5分;交大附中裸分.5分,上中裸分,华二分。其它你们自己看。
总体分数线都非常高。我再贴个虹口的名额到区:
咱们再来看杨浦的名额到校分数线:
苍天啊大地啊,有学校考进交大附中只要.5分(以下都为裸分)。而杨浦区名额到校交大附中的分数线是.5分,差了整整87分。难怪家长要跳脚要沸腾。恐怕每一个孩子考分超过的家长,此刻都在扼腕,那个幸运的娃如果是我家的就好了。
杨浦区是这样,其他区也好不到哪去。
拿四校来说,分差最大奖花落复旦附中,名额到校最高分分,最低分.5分,两者足足相差了分,以后这两位同学就要成为校友了。千万不要小看考.5的这位同学,如果说运气也算实力的一种,那他的战斗力可不低。卡着最低控分线进四大,仅仅浪费0.5分,不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反正肯定没有这个先例。
据说今年中考最佳冷笑话是虹口有个娃,本来他的成绩报中本贯通信息安全是不够的,家长正在心急如焚中,结果他被华二普陀录取了。
话说,每年中考我都会想起当年华二的老师是如何牛比哄哄地说:报我们华二,需要综合考量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家庭经济实力。这下可真是打脸了,中本贯通不要的,华二也得捏着鼻子收啊!
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今年的中考简直就是一片混战,比春秋战国局势都要复杂。而今天的结果都是四年前家长们所做的选择。
我相信有很多家长都在后悔当初给娃摇号到了民办初中。他们的想法其实很好理解:与其去菜中搏那个虚无缥缈的名额到校,还不如在民办打好基础,到时候中考一样能秒杀他们。
只是他们万万没想到,教育局是真敢“劫富济贫”!名额到校那是真香,哪怕娃在菜中抽烟喝酒烫头,只要运气够好,考到,他就能进四大了啊!
不过学习毕竟不是“一枪头”的事情。中考傲视群雄不等于高中也能笑傲江湖。.5分那位同学,建议上学自带骰子,选择题不会就拿出来用用吧。
总而言之,现在压力给到了四校八大,考验你们的时刻到了!把分的娃送进名校不算本事,把.5分的孩子也送进或者,那才算真的newbee。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考大乱斗也不是个坏事。环境和天赋,到底谁更有用,三年后就要见分晓了。
最起码牛校不能继续鼻孔朝天,眼高于顶,光知道怎么去教好学生。他们要想升学率漂亮,就得想方设法把渣娃普娃教好。
如果只会通过劝退来提高升学率,那所谓的名校也没啥了不起。
一切,且看三年以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