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汽车看中国,中国新能源汽车看广东。”
这句话“口头禅”,生动地诠释了当下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质量。
今年以来,面对整体市场的持续调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韧性十足,各项KPI不降反升,逆势上扬。统计数据显示,1—5月,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累计产量达81万辆,占比全国总产量跃升至28.59%。
也就是说,短短半年时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已从全国每6辆中便有1辆广东造,增长至全国每4辆中便有1辆广东造。
这足以说明“粤老大”在汽车制造业的地位,充分凸显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
可以预见的是,在“制造业当家22条”的“路线图”和“施工图”指导下,在培育新增3至4个万亿元级战略性产业集群的指引下,链主龙头企业强力带动,产业区域布局日趋完善,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运行效率将越来越高。
1
产量占比升至MAX版
6月刚过,在广州番禺汽车城,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下线仪式,中国第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驶下生产线。
为什么第万辆会在广东下线,这是一次偶然还是一种必然?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逐月增长,分别是7.36万辆、15.12万辆、19.97万辆、17.58万辆,以及21.36万辆,同比增长分别是-6.1%、.8%、.5%、%,以及.1%,基本处于“快速上扬”的走势。
再看一组全国新能源汽车今年各月累计产量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据工信部统计数据,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42.5万辆,同比下降6.9%;前2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完成97.7万辆,同比增长18.1%;前3月新能源汽车产量为万辆,同比增长27.7%;前4月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万辆,同比增长42.8%;前5月新能源汽车产量为.5万辆,同比增长45.1%。
整理下来,我们发现,前5个月广东与全国产量的增速对比分别是:“-6.1%VS-6.9%”“59.8%VS18.1%”“83.2%VS27.7%”“.4%VS42.8%”“%VS45.1%”。
可以鲜明看出对比,今年以来,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同比增速远远大于全国整体增速,这也是为何我国第万辆新能源会在广东下线,也印证了广东新能源汽车的高质量发展。
2
全球“三大龙头”两个在大湾区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为什么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数据出现“爆表”?
广东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秘籍”又有哪些?
回答这一系列问题,还得回到“数据”本身之中。
按照中国新能源汽车上半年零售排行榜显示,比亚迪、特斯拉、埃安的销量排名前三。其中,比亚迪销量达到了.56万辆,不仅位居中国汽车品牌销量榜首,也以绝对优势稳坐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广汽埃安上半年累计销量突破20万辆,达辆,同比增长%。
这其中,比亚迪一直遥遥领先,位居全球第一;作为国企代表的埃安,已经多次在单月销量中超越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最新的“BAT现象”,即比亚迪、埃安与特斯拉。
也就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排名前三的企业中,两个总部在广东。这其实也是广东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秘籍”之一,牢牢抓住“链主”、牢牢壮大“龙头”,充分依托链主龙头企业的带动效益,不断强化发展势能。
事实上,这与传统汽车的发展路径不一样,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培育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3
生态优先法则
衡量一个产业的发展质量,产量虽是关键指标之一,但如果再把问题纵向深挖“一度”,比亚迪、埃安仅仅是培育出来的参天“大树”,核心还是大湾区这片肥沃的产业“土壤”,即生态体系。
作为传统的汽车制造大省,有统计数据显示,广东共有规模以上整车制造企业超过25家,规模以上零部件和配件企业超过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涵盖整车生产、“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其他零部件及关键材料等环节,已经初步建立起完整的产业体系,在芯片、操作系统、智能座舱、操作系统、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激光雷达等全部领域均有企业布局。
更为关键的是,在政策推动下,如今,越来越多的关键零部件及新材料配套项目在广东落地,为后期发展提供更大动能。以肇庆为例,依托小鹏汽车、瑞庆时代“双核”,在肇庆高新区已集聚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近80家(含3家产业集聚基地),成功引育了百汇达新材料、天铭新能源科技、安道拓汽车部件等一批优质配套企业。
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运行模式,产业集聚不断提升产业运行效率,产业运行效率提升又进一步推动产业聚集,两者形成良性、螺旋式向上发展态势。
换句话说,如何构建更为完善的产业集群,如何将产业运行效率提升至极致,这才是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系系主任、广东省汽车智能网联发展促进会执行秘书长赵克刚在谈及产业集群优势时直接指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在产业规模、前沿创新、产业融合方面,都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甚至在国际上也处于先进水平。
“卷”,是当下汽车产业最好的注解。从“掀桌式”价格战到极度分化的市场走势,过去半年,中国汽车产业挑战重重,市场在一片憧憬中却超乎想象地“低开”,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内卷”,又在政策呵护下艰难“回暖”。即日起,南方+推出“中考答‘卷’”系列报道,回顾汽车产业面对全新挑战与机遇,半年来给出的新答卷。
◎专题
《大赢家!汽车出口|中考答“卷”》
《合资,尚能饭否?|中考答“卷”》
《新能源车的“光”与“暗”丨中考答“卷”》
南方+记者郭小戈魏泓泉
邵玉梅
郭小戈
郭小戈;魏泓泉;邵玉梅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