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年上海会迎来中考新政,“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将成为市重点高中招生录取的最主要方式。
在这里,先跟大家简单说下中考新政与旧政的区别。
新政下,市重点的名额分配招生比例达到50%~65%,比例最高,而自招比例只有15%~35%。相比旧政下市重点60%以上的自招比例,自招的地位可谓是受到极大的打击。
中考旧政下,目标四校或其他市重点高中的,大多数都会去尝试一下自招,毕竟自招比例高,而且一旦预录,中考压力会小很多。
但是年起,情况不同了,自招比例被极大地削减了,旧政下自招的竞争就已经非常激烈,可以预见新政下自招的竞争难度会更上一层楼。
于是,回到标题:新政下还要去拼自招吗?
其实对于自招,一直都持有这样的一个观点:自招是一种优惠的录取方式,但是针对于能力强、学有余力的同学。
为什么这么说呢?
走自招,如果成功预录的话,考生的中考成绩就只需要达到控分线就行(今年是),这无疑是一种“优惠”。
享受上述“优惠”的前提是,你得先通过市重点的初审,还可能要参加面试+笔试(且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同时与你竞争的有很多牛娃。如果学生能力不够强,肯定是很难脱颖而出的。
关于第二点,前日发的上中华二特色班高考录取成绩单也可以印证。因为四校的特色班学生,当初中考绝大多数都是自招进的,裸考生少之又少,自招考进的学生实力整体就是要强于裸考生。
所以,关于标题的答案就是:如果你觉得自己学有余力,对于自己的实力很有信心,那我觉得你可以去参加自招。反之,则要慎重考虑。
之所以要慎重考虑,是因为准备自招和专注裸考还是有很多差别的。自招难度无疑更大,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肯定会多少影响到中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