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今年4月份进行的一台胃旁路手术,该手术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肥胖。这次接受手术的患者名叫刘思博。因为从小倒大一直处于肥胖的状态,几年前已经发展成为一名糖尿病患者。通过各种方式减肥控糖失败后,她在医生的建议下,尝试胃旁路手术。同时,几经考虑,决定向媒体公开这次手术的全过程。
患者刘思博:很多人做他觉得自己偷偷瘦下去就好了,身体健康就好了。我一定要能做什么做什么,把我所学、所想和这个世界给予我的,我想反馈出去,告诉大家一定要健康。
如果提起近年来由于没有做到“吃动两平衡”,成人糖尿病高发,人们可能不会觉得太吃惊,但如果有数字显示儿童发病也越来越多,您一定会坐不住了。那么儿童、青少年尤其是罹患Ⅱ型糖尿病的主因是什么?危害、危险在哪里?长期下去会不会影响我们国家的整体人口素质?国家出台的积极干预和预防的措施又都是些什么?
医院采访时,记者首先遇到了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奶奶,她的外孙子小宝(化名)9岁开始发胖,家长开始还觉得“胖乎乎”没什么大不了,并没有担心,但后来小宝的呼吸系统突然出了问题。根据小宝姥姥所说,小宝平日的生活里一向吃得多、动得少,在医生看来,这是“儿童肥胖”的基本共性。
小宝姥姥:我不知道学校里面鸡腿有多大,他说他吃了11个,我们当时听了就急了,你怎么能吃那么多呢?
记者见到了小宝,和他说起在学校一顿就吃下去11个鸡腿的事,小宝说,那是跟同学们比赛,而且不是11个,是快速吃掉了12个。年,11岁的小宝,身高1米65,体重却达到了91.6公斤,这不仅属于超重,而且已经构成了肥胖。
经过医生诊断,小宝当时的情况已经到了糖尿病的临界,随后临床营养科和中医科两个科室的大夫们联合为他制定了饮食、药物、运动、心理治疗的“个性化”方案,小宝一路坚持得很好,6个月下来,身体的各项指标基本恢复了正常,体重也减掉了20多斤。
记者:他自己也高兴吧?
小宝姥姥:他也轻松了,可是我们也挺遗憾的,就是我们没有坚持。小孩今年要小升初,学习压力也大一些了,后来还有时候自己管不住自己吃了东西,我们也发现了。
记者:有点反弹是吗?
小宝姥姥:一下子就反弹上去了,反弹到了86公斤
体重的反弹让小宝的姥姥很着急,但化验指标,更让人焦虑。化验结果显示,小宝的胰岛素指标达到,正常应该是40左右。
如果医院是担心他的胖早晚会影响身体的健康,那么倩倩的情况就有所不同。倩倩的父母早就意识到女儿可能出了问题,但倩倩年6月25日之前一直处在初中升高中的关键时刻,肥胖没有被充分地重视。
倩倩父母没想到第一次带女儿就诊就被医生告知她的尿酸、血脂、胰岛素都已经超出了正常的指标。确诊糖尿病的一个“诊断标准”就是餐后两小时血糖的“糖耐量检查”,这一项指标也已证明倩倩患上了糖尿病。说到倩倩慢慢胖起来的原因,倩倩爸爸说他们家历来都比较讲究吃,自称属于“吃货人家”。
倩倩的爸爸是大学教师,他的一大家子中已经有好几个亲戚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因此他知道女儿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但女儿正在长身体,尤其是“小升初”和后来的“中考”,他和爱人都觉得首先要让女儿吃好,吃到高兴。
倩倩爸爸:在初三的最后这半年里边,她最大的口头禅就是,吃是我现在最大的一个开心的事了,你把这事都给我挡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尽管看着自己一天比一天胖起来,但因为中考,倩倩告诉记者她还是不得不每天学习、复习,在桌子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记者:就坐在这儿?
倩倩(化名):对,一天坐个12个到14个小时都很有可能。
记者:不这么干不行吗?
倩倩(化名):不这么干,考不上高中。
记者:至于吗?
倩倩(化名):挺至于。
从某种角度讲,倩倩是当前很多孩子日常的写照。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