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多高的分数线才算高郑州建档

数天前全国各地的中考结束了,分数也出来了。无论是郑州,还是北京等一线城市,中考成绩都让人们惊掉了下巴。

北京中考满分,仅仅在鸡娃圣地海淀,就有多人超过了。也就是说,这几百个孩子,几门课加起来扣了不到5分。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语文的作文是一定要扣分的,除了作文之外,几乎是门门满分。

很多人看了之后,都觉得这都已经卷到了天际,以后自己的孩子该怎么办啊?实在卷不了这么高分啊。

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这种方式不是让你接着卷的,而是让你不要再卷了。因为考试题太简单了,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考出来天一样的分数。

看看美国高考SAT,也是如此,题目很简单很基础,考满分的非常多。

这是一个趋势,从年疫情开始,很多地方就开始降低中考难度。年双减政策出台之前的当年中考,难度也都不高。

今年是双减政策出台之后的第一年中考,更是将试题难度进一步降低,网上的段子都出来了。

调侃北京中考试题过于简单的段子满天飞

但是今年的高考没有降低难度,反而大面积提高,普遍分数线都有下降。

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就让很多朋友猜不透,国家这是要干嘛?

咱们先不管国家要干嘛,我们设想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应对这样的两种考试。

中考题目简单,你会别人也会,大家都能考出高分。如果还想大幅度领先,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可能了。即使有领先,幅度也非常小。

这么微小的差距不是依靠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而拉开的,而是通过细致规范的程度体现出来的。

也就是说,你学得多,不见得能比别人考得好。但是如果你非常细致认真答题规范合乎要求,就能比别人多出来一点点。

但是,高中要看的差距也就只能是这么一点点。

再看,高考题目较难,你不会的题目别人可能会呀。如果你不努力吃透教材,不独立思考问题,到了考场上面对难题,别人手到擒来,你抓耳挠腮弄还是做错。

也就是说,只要你努力勤奋思考刷题总结归纳,你就一定比别人考得好。或者你就是聪明智商高,一看就会一做就对,那也行。

总之,只要你能和别人拉开差距就行,而且这些差距还能非常明显。这样的考试,等级自然就拉开了。

无论清华北大,还是、,大家就是看成绩,来录取不同等级的学生。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考试,也有不同的应对策略。中考要的是基础扎实,再加上细致认真就行了。高考要的是基础扎实,还要勤奋努力善于思考。

如果是你,你会给孩子怎么选择学习方法?

第一种,还是像这些年一直采用的鸡娃方式,从小学就开始各种辅导班,即使有国家的双减政策,但是依然坚持过去的方式。后面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成绩确实不错,平时学校考试可能难度稍微高了一点,表现非常优异。小升初也很顺利,初中成绩也很好,中招考试成绩却发挥不出来优势,和别的孩子进了同一所高中。高中之后的成绩好坏,基本上就和小时候鸡娃没有什么关系了,只要基础还不错,就只和高中的努力程度有关。

第二种,就不太鸡娃了。只需要专注做好学校的学习,能够把基础打牢,培养好细致耐心的学习习惯,平时多读课外书增长见识。等到了中招考试,并不会有什么劣势,即使稍微有一点,也可能没有明显差距。小时候积累的眼界见识就能够在高中阶段慢慢体现出来,好的习惯还能用上,只要高中能够努力,照样能够在高考中表现优异。因为小时候不累,高中阶段更不容易出现厌学情绪。

第三种,就比较佛系了,以为自己能够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绩就行了。小时候比较躺平,各种知识积累不足,思考能力也没有锻炼出来。中招考试可能差距不大,等到了高中,各种弊病就能体现出来,最后高考就可能很难令人满意。

第四种,就非常随意了。从小就没有什么好习惯,也不上什么辅导班,连中考成绩都不理想。这种情况其实现在也有不少,总之就是各种不行,那就没啥说的了。

其实,这样看来,我们就能知道国家想干什么了。

本来大家的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努力胜出,力争上一个好高中,尤其是最好的省级重点高中。

但是中考之后,发现学习好坏的影响不大,大家分数差不多。

小时候费劲巴拉的上了那么多辅导班,做了那么多难题,结果考试时候一紧张稍微粗心一点,就被其他不如自己的同学超越。

早知如此,小学初中我费那么大劲儿干嘛?大家上辅导班的意义就小多了。

重点高中也懵了,这些娃们分数都一样,我到底要谁?就像北京这种情况,最好的高中比第二好的高中分数线可能就多一分,其实就是一个错别字的问题。

我怎么能在这些孩子里挑出来最好的学生?根本做不到啊,结果就是两所高中吸引来的生源其实没有任何差别。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国家一直想做但一直没有做好的事儿,就是减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那么我们来看看,国家到底想干什么?

因为中考题目简单,等到分数线划下来,就把建档线提得高高的。比如满分分的,建档线就直接放在以上。

这么简单的题目,连分都考不到,那你还真不是学习的那块料,那就去中专职高吧,学点技术早点工作。

成绩好的,证明你学习认真细致,满足国家人才的基本需要。那你就去高中吧,接受一下高考的洗礼,看看你到底是块什么样的材料。

但是,仅凭细致认真,显然不能满足各级人才筛选的要求啊。高中就要看你的学习能力了,就要看你的天赋了。

这项筛选工作就由高考来完成。最优秀的去搞基础科学研究,中等去当工程师搞研发,再差一点至少能当个生产技术员。

看到这种趋势,我们就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做了。

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早期,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习惯的养成。比如上课认真听讲啊,独立完成作业啊,有错就要认真订正啊。很多事情一开始就这么做,成习惯了,后面就好办了。但是养成坏习惯之后再去改,那就麻烦得多。

等到小学中高年级,就要扩充知识,但是不要在语数外三科的课本知识和练习题上过多较劲儿。因为考试难度就是那么低,没有什么难题,整天在基础题目上反复来反复去的,烦也烦死了。只要能够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较高的一次性准确率,就可以了。

需要扩充的知识面,就比较广泛了,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大量的阅读,能够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也能让他们有更强的思考能力。这些知识会在初中阶段变成他们需要的课内知识,到时候就可以比较轻松,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锻炼思维能力,练习把题目做得更快更准。

到了高中阶段,有了从小养成的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有了更快更准确的做题能力,加上多年锻炼出来的独立思维能力,就有了优秀高中生的所有基本素质。小时候没有疲惫过,高中就应该全力以赴了。身体发育已经成熟了,小时候锻炼出良好的体魄,这时候就用上了。谁更加努力,谁思考问题更深入,谁更聪明,谁就能获得更好的成绩回报。

这就是比较好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国家提倡的。其实有很多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孩子,很早也就是这么做的。

如果中考和高考的政策一直这样延续下去,过去不这么做的孩子也要改成这么做了。

因为过去有很多次竞争,小升初、中考、高考。很多人顾不上看那么长远,只能顾得上小升初和中考。现在小升初没有了,中考也变得简单了,竞争机会只剩下了一个,你只能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别无他法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454.html